沙特国王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继承大统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来,他对沙特的内政外交都进行了改革,魄力很强,动作也很大,不仅在中东地区引起震动,也引发了全球关注。沙特是排在世界首位的石油出口大国,也是中东的伊斯兰大国。当前的伊斯兰世界普遍被认为比较保守、落后、不思进取,并为极端主义所累,沙特的改革能取得成效,不仅对沙特的国力和民众生活水平是个巨大推动,是“百年之变”,对整个伊斯兰世界都有良性、正面的示范作用。从这个视角看,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乐见沙特内部的改革能取得成功。
“萨勒曼王朝”开启
萨勒曼国王2015年上台后,很快就把其子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确立为王储。王储不仅是这场内政外交改革的总设计师,也是执行人。沙特近百年来首次实现权力从二代向三代的转移。前面的七任国王是开国国王阿齐兹和其6个儿子,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其后果之一就是国王平均年龄偏大,每任国王平均执政时间过短,大约10年左右,实际上不利于沙特的国家发展,很难就长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进行规划。现在把“兄终弟及”制度改为“子承父业”后,权力转给第三代,实现了年轻化。王储现在才33岁,且获得王室效忠委员会34名委员中31人的支持,说明继承制度的改革是得到了王室家族支持的,本身也符合王室家族的利益。
萨勒曼父子进一步集权,将外交、国防和石油财富进一步集中在他们手中。王储现在很年轻,继承大统后,只要不出意外,理论上可以执政沙特达半个世纪,确保了执政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萨勒曼国王没有给儿子指定副王储,说明下下一届王位谁来继承,由现在的王储说了算。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种继承制度的变革将开启一个“萨勒曼王朝”,有助于沙特的政治稳定和政策延续。沙特未来的发展,显然会打上王储的深刻烙印。
世俗化改革力度很大
除了权力改革外,萨勒曼国王还进行了社会改革,推动世俗化。长期以来,沙特给外界的印象就是保守,宗教色彩极浓,宗教警察无所不在,而公民的人权状况屡受国际组织诟病。王储称这一改革就是要回到30年前温和伊斯兰的道路,包容各种宗教和教派。近年沙特长期奉行的宗教保守主义客观上培育了不少极端和暴力恐怖组织,这些恐怖组织在全球多地发动的恐怖袭击行为伤害了伊斯兰的名声,回头来也伤害了沙特自己。沙特过去10多年来一直是恐怖袭击的高发地。
萨勒曼父子对这种现状进行了反思,才极力要推动世俗化。开放公众生活,允许电影院重新营业,允许播放娱乐视频等。沙特人口结构中70%是青年人,现在要迎合他们的娱乐需求,要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节目,规划中已经把娱乐业当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对待。这是巨大的改变,过去是不可能的。之前一个有名的案例,就是一个青年跳街舞,竟被判抽两千鞭。
沙特现在也设立了旅游观光局。阿拉伯半岛是个历史古迹很丰富的地方。前伊斯兰时期、罗马帝国时期和多神教时期的遗迹,包括一些寺庙、山洞等,过去全都被封起来了。最近开始搞“前伊斯兰文明展”,实际上已经开始承认自己的前伊斯兰历史,不再把那段历史当做异教徒时期。现在要把这些遗迹展示出来,发展观光旅游产业。
这次社会改革另一个亮点是给女性赋权。这方面的改革力度很大,去年已经允许女性单独开车,单独去体育馆的特定区域看比赛。今年则允许女性参军,对女性开办公司也做了试点。这些措施都是试图打破过去束缚在女性身上的禁锢,在可容忍的范围内做到男女平等。这些改革影响深远,不仅会推动体育业、汽车业等需求增加,还慢慢将女性推向市场,变成新的生产力要素,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回归温和伊斯兰主义
同时约束宗教极端主义。沙特政教合一,奉行的是四大教法学派之一罕百里派的支脉瓦哈比学说,没有瓦哈比就没有今天的沙特。当年老国王阿齐兹是依靠瓦哈比主义这种意识形态约束各部落,才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王室所到之处,推广瓦哈比主义,打击异端,而瓦哈比主义为国王的征战、统一、扩张及建国后的政令提供合法性保护。瓦哈比主义本身并不是罪,它的诉求就是要回到正统的伊斯兰,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就走样了,对社会生活干预、限制太多太严苛,严重禁锢了民众的自由选择。宗教警察无处不在,看到民众的行为“失当”,可以直接“约束”或“纠正”。宗教的保守与严苛遏制了沙特社会的开放和多元,抑制了现代国家应有的活力。
王储提出要打击宗教极端主义,结束过去那种严苛的宗教为上的做法。包括要压缩宗教机构,重新整理和筛选圣训,不再引用不适合当今发展潮流的圣训条目,而保留那些与时俱进的内容。沙特其实早已规范清真寺宣教材料,如今要进一步加强控制,减少宣教中心,取缔宗教警察执法权,并对他们的监督范围、时间做了严格限定。这些改革确实是要回归温和伊斯兰的路线。
经改目标气魄宏大
在经济改革上,2016年4月份,王储推出的“2030愿景”,是一项气魄宏大、野心勃勃的规划,目的是让沙特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和强国,成为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中心,让沙特摆脱经济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的窘境。过去沙特60%的出口、80%的GDP来自石油工业。近年随着页岩气技术的成熟,新能源的开发以及节能减排成为一种全球性潮流,传统的石油能源市场在萎缩,油价在下跌。沙特经济面临巨大风险。
沙特依赖售油收入向国民派发高福利,结果变成养懒人,使得沙特成为一个消费型而不是生产型社会。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国没有多少石油资源,民众依然靠传统的劳动方式养活自身和家庭,而沙特民众基本无需劳动就能获得不菲的收入,脏活累活是印度、巴基斯坦和埃及人、巴勒斯坦人在做。沙特王室实际上是通过“赎买”,通过这种福利派发方式购买民众的合法性支持。随着石油价格下跌,民众福利在削减,不满在增加。若石油价格持续保持低位,沙特“革命”的风险就来了。
基于这样的远忧,王储搞了这样的愿景规划,要大幅提高其他产业在沙特GDP中的比重,解决3000万人的就业难题。且声言要把沙特的竞争力打造成世界前五,建立一个高效、透明、廉洁的政府,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和制造业的引入,让沙特人劳动起来,掌握技能,创造财富,确保收入。且沙特政府准备把沙美石油公司上市,以部分股权的转让来募资,满足现在大量投资资金的需求。
改革成效还需时间检验
这些改革效果如何不一而足。现在看,权力改革基本上是顺利完成了,包括最近萨勒曼发布国王令,改组武装部队领导人,提拔一批年轻军官,为军界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任命多位王室第三代、第四代成员担任地方各省省长、副省长。这些措施都是确保王储继位后能获得拥护,顺利执政。同时也借机洗牌,优胜劣汰,让不能胜任现职务者下台。实际上是去年大规模反腐风暴的延续。
宗教温和化改革现在看雷声大雨点小,因为这涉及到沙特王权政治的根本。沙特是以瓦哈比主义立国的,不能说放弃就放弃,那等于自我阉割。沙特还要靠瓦哈比主义与穆斯林兄弟会、与伊朗的霍梅尼主义竞争。相比经济、社会和权力领域的改革,宗教改革的力度算是最小的。现在是摸石头过河,走走看看。
世俗化改革与女权改革结合在一起,推行得比较快,现在看几乎每个月都有亮点。最新的是拉马哈担任劳动和社会发展部副大臣,这是沙特历史上第二位副部级的女性。
经济改革规模宏大,而以沙特目前的经济实力和人才储备,是否能支撑现有规划,还是一个问号。未来让沙特人成为就业的主体,能不能与埃及人、巴勒斯坦人竞争新的就业岗位?沙特人的劳动教育、技能水平是否具备?尤其是沙特的女性,在多年禁锢之下,受教育水平是很低的。这些都是问题。
沙特的资源禀赋很独特,除了石油天然气,就是沙子和海水。未来15年内能否推动投资、金融、房地产、民用和军用工业、旅游业、娱乐业、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矿产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非石油产业的发展,完成经济转型,不好说。
强势的地区外交很失败
再来看看萨勒曼父子外交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内政和外交是连在一起的,是一体的。萨勒曼国王上台后,奉行的是现实主义的外交思维。
在地区外交上,沙特出兵也门,成立伊斯兰反恐联盟,“收拾”卡塔尔,“拉黑”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对不听话的阿拉伯兄弟一律采取强硬措施。原因就是过去8年内,伊朗势力已经渗透到阿拉伯腹地,包括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北部,沙特等于被其主要竞争对手包围,非常恐惧。出于这种恐惧心理,沙特开始推行强势外交。
沙特这些动作一是为了遏制伊朗势力的扩张,巩固其在中东的伊斯兰大国地位,特别是逊尼派领头羊地位,防止霍梅尼主义渗透,维持王权和家族统治的牢固。因为霍梅尼主义是反王权,反家族统治的。二是通过这种强硬的姿态来立威,确保在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地位。2010年中东变局之后,阿拉伯世界原来的领头羊埃及因为内乱急速衰落,叙利亚也陷入内战,伊拉克在萨达姆政权垮塌后受制于教派和民族冲突,实力也日渐衰微。阿拉伯世界原来的强国都不强了,而沙特借助“石油美元”介入叙利亚、利比亚和也门危机,作为幕后推手而提升了自身的大国地位。第三,为萨勒曼积累政治资本。
但为了遏制伊朗的力量扩张,沙特也有些病急乱投医,把原来属于中间派的力量推到对立面。比如把过去长期资助的哈马斯定性为恐怖组织,后来又把黎巴嫩真主党定性为恐怖组织。更过分的是认为“小兄弟”卡塔尔与伊朗不清不楚,在沙伊的对决中立场模糊,脚踩两只船。
沙特与卡塔尔原来是阿拉伯世界的“哼哈二将”,一起干预利比亚、也门和叙利亚危机。沙特发起的“断交危机”反而促使卡塔尔与伊朗走得更近,伊朗的三个港口开足马力给卡塔尔运送物资。更意想不到的是,这为土耳其进入沙特后院提供了机会,土耳其原本与卡塔尔签署军事合作条约并在卡塔尔建有军事基地,危机爆发后,土耳其宣布向卡塔尔派兵。这等于沙特在自己的东翼又与中东另外一强土耳其直接对峙,无异于引火烧身。更为严峻的是,沙特这种激进做法甚至有可能导致它组建三十多年的海合会区域一体化机制解体,得不偿失。
此外,沙特与以色列的合作已经公开化,两国将军们公开谈论两国交换情报的必要性,以共同对付伊朗。为遏制伊朗,沙特现在饮鸩止渴,突破了泛伊斯兰主义、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两条红线,使得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民间层面对沙特很不满。
总之,萨勒曼国王上任后在地区政策上推行的强势外交是比较失败的。也门内战,沙特花了很多钱,但打成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胡塞武装甚至三次用中程导弹袭击沙特内陆城市,这在沙特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对沙特的国民心理伤害很大。
平衡的大国外交很成功
在大国外交上,沙特是比较成功的。首先是快速修复沙美关系。奥巴马任内美国放纵伊朗介入叙利亚危机,加上伊核协议的达成,两者让沙特非常恼火,美沙关系降至70年来的最低点。奥巴尔甚至公开抨击沙特不想与伊朗和解,并委婉批评沙特就是地区麻烦制造者。特朗普上台后,萨勒曼国王迅速做工作,不仅让美国接受沙特的权力改革,支持王储,也争取到沙特成为特朗普上任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的殊荣,这在美国历史上也是从没有出现过的。特朗普在沙特参加了阿拉伯-伊斯兰-美国峰会,公开敲打伊朗并替沙特撑腰。特朗普甚至与沙特合谋了对卡塔尔的“群殴”。沙特与美国签署了10年总价超过4000亿美元的军火合同,并答应投资美国400亿美元,以助力美国改善就业。沙特实际上是以“赎买”政策修复了美沙关系,翻过了两国关系史上紧张的一页,美国也暂时冻结了“9·11受害者起诉法案”。
同时,萨勒曼国王也没有把鸡蛋放入一个篮子,考虑的是与美、中、俄三大国平衡外交。尽管沙特不满俄罗斯在叙利亚力挺巴沙尔政权,但也不想与其直接撕破脸。萨勒曼去年以沙特国王的身份第一次访问莫斯科,双方签署了大量合同。
萨勒曼当年当王储时,就已关注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强国。一是出于地缘政治考虑;二是亚洲这些大的经济体都是能源消耗大国,与这些国家搞好关系,对于确保沙特的石油出口至关重要。尽管经济改革早在进行中,至少未来10年沙特还是摆脱不了对石油的依赖。他在去年3月访问了中国、日本和印尼等亚洲六国。中沙也签署了650亿美元的大单,进一步密切中沙关系。
中国与沙特经贸合作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双方在核能、可再生能源、航空航天、高科技、金融等领域合作不断拓展,日益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互惠合作格局。中国和沙特经济产业结构互补性很强,未来将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共同培育合作新优势,以互惠互利的合作新成果,推动两国战略性友好关系全面、稳步发展。
地处亚洲西部的沙特阿拉伯王国虽然是阿拉伯国家中与中国建交最晚的国家,1990年建交之初,中沙双边贸易额仅有2.96亿美元,但是,此后两国关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如今沙特已经连续多年是中国在西亚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全球第一大原油供应国,中国也是沙特最重要的原油出口市场和贸易伙伴。数据显示,2014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691亿美元,是建交时的230多倍。2015年1月至11月,双边贸易额约476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沙特出口197亿美元,同比增长6.4%,主要产品包括纺织品、机械和电子设备、塑料制成品、家具等。
在现有规模基础上,中沙双边经贸关系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沙特经济高度依赖油气资源,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增长潜力的能源消费市场。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哈立德·法利赫曾表示,与中国的往来需要着眼长期合作。人口和经济的发展趋势都明确显示出中国是一个增长的石油市场,尤其是在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保障中国市场份额对沙特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除原油之外,中国从沙特进口的主要产品还包括石化产品、液态天然气、化肥以及矿产等。在石化产品方面,除了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外,两国间这一领域的投资与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两国经济互补性日渐凸显,下游产业的相互开放程度逐步提升。2009年,中石化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斥资近50亿美元扩建了福建泉州炼油厂,年产量达到1200万吨;同年,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与中石化就天津项目达成协议,双方投资约30亿美元建造年产320万吨各种石化产品的炼厂;2012年初,中石化与沙特阿美石油投资100亿美元兴建沙特延布炼厂,设计加工能力达每天40万桶,该项目是中石化首个海外炼化项目,已经于2015年1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截至2014年底,中国对沙特直接投资累计24.8亿美元,2015年1月至11月对沙投资7000万美元。截至2014年底,沙特在华实际投资12.4亿美元,2015年1月至11月对华实际投资2.7亿美元,同比增长8倍多。双方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航空航天、高科技、金融等领域合作不断拓展,日益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互惠合作格局。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是沙特对外直接投资最大目的国,自2003年1月初至2015年6月底,沙特对中国直接投资总计80亿美元,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9.4%。
在中沙经贸关系中,中资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加强和发展包括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在内的双边经济关系,两国政府于2008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协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资承包工程企业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和参与度。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沙特累计承包劳务合同额462.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30亿美元。2015年1月至11月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5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
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中资企业也为沙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中国铁建(10.390, -0.12, -1.14%)集团公司承建的沙特麦加轻轨铁路项目,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设计运能最大、运营模式最复杂、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最短、系统集成化程度最高的轻轨铁路。项目建成后,有效缓解了当地道路交通压力,并在2010年至2014年间连续5年实现零安全事故,累计运送乘客1600多万人次。从2005年开始,在西方公司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华为实现了沙特朝觐保障十战十捷,在仅180平方公里区域内保证最高300万用 户的超高密度通信,累计支持696航班次,总航程相当于绕地球373圈。由中交集团承建的沙特吉达防洪项目,是沙特国王重点关注的民生工程,成功抵御多场洪水,避免了沙特民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获得了沙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中资企业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设立培训机构和研发中心,选派留学生赴中国学习,搭建起两国技术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随着两国交往与了解日益加深,民间经贸往来也越来越频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1万至3万余名沙特商人前往广州、义乌等地采购,广交会等中国展销会更是深受沙特企业青睐。中国制造的服装、玩具、家具、日用品等在沙特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自2009年沙特航空公司开通了沙特首都利雅得到广州的直达航班以后,往来客商的数量更是明显增加。中沙商务理事会、中国—阿拉伯商务理事会等多双边机制的建立,也有力促进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不久前,沙特政府宣布放开批发零售市场,允许外资企业注册成立销售类全资公司。主管外国投资的沙特投资总局将进一步完善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并延长投资许可证有效期。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推动中沙双边经贸合作。
中国和沙特经济产业结构互补性很强,未来将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共同培育合作新优势,以互惠互利的合作新成果,推动两国战略性友好关系全面、稳步发展。
沙特副王储穆罕默德近日表示,沙特与中国在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沙方提出的“2030愿景”与中方倡导的“一带一路”高度契合,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加强了各领域务实合作。沙特高层这一表态,是对中沙两国元首达成共识的最新解读,表明沙特愿采取后续措施,进一步深化两国在经贸、投资、金融、能源等领域合作,推动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
沙特提出的“2030愿景”旨在改变产业结构从过度依赖石油经济向新能源和矿业等多样化领域拓展,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工业装备制造本地化等工业制造业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这与中方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有诸多吻合之处,产能合作成为推进中沙合作的重要抓手。在沙特投资总局促进投资首席执行官巴法尔特看来,世界13%的贸易途经红海,沙特西临红海,拥有红海沿岸最大的两个港口,沙特可以成为中国进入非洲的大门,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共赢。深圳市天禄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设立在中国沿海经济特区——深圳,立足于创新、立本于诚信,经十余年开拓成长,已发展为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与全球采购、销售、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国际贸易型、生产型企业。业务覆盖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科威特(KUWAIT)及包含迪拜(DUBAI)在内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等诸多中东地区国家。
无独有偶,除沙特外,埃及、阿联酋、伊朗等中东国家近期都在努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契合了“一带一路”建设。如,埃及宣布的“2030年埃及发展计划”,提出开发苏伊士运河,项目包括在运河沿线建设工业园区,发展汽车组装厂、电子产品、炼油、石化、金属加工、物流调拨、燃料贮存、船舶修造、集装箱制造和修理、纺织、玻璃等工业项目。伊朗提出发展“抵抗型经济”,出台“20年发展愿景规划”,其核心内容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重要举措包括完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价值链,增加石油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电力、石化和石油产品的产量及出口等。阿联酋则启动马斯达尔城项目,规划投资近200亿美元,重点发展与环保相关的产业。摩洛哥启动了“全国工业崛起计划”,把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纺织、皮革等行业确定为发展重点。
可见,一场工业化热潮正在中东地区兴起。发展制造业,是中东国家的战略选择。工业化进程缓慢,特别是制造业欠发达,是中东国家心头的痛,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缺陷,还是失业问题积重难返的主要原因。客观而言,中东国家并非缺乏发展工业制造业的条件。从资源角度看,该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可作为工业化的能源与原料;从人力资源看,埃及、伊朗、阿尔及利亚等国青壮年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从地理位置看,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会之处,连接多个重要国际海运航道,具有广阔的市场辐射前景。
如今,中东国家决定发展制造业,可谓抓住了发展经济的牛鼻子。从中东国家的工业发展规划中可以清晰地发现,中东国家的工业化涵盖了大量中国具有优势的制造业,双方供应和需要的无缝对接,为中国推进与中东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可以说,国际产能合作契合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规划,成为深化双边合作的新抓手。